福建师范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携手前行保家卫国,献身事业历久弥坚

发布时间:2024-05-30浏览次数:10

詹敏莹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20级旅游管理专业

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蕴藏于榜样的精神力量历久弥新。每一位五老,都是一本生动鲜活的“教科书”,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践行了入党的铮铮誓言。他们燃烧青春,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他们奉献自我,让人民更加富裕幸福;他们挥洒汗水,让社会欣欣向荣。榜样的高尚品质与伟大人格是直抵心灵,引领时代的伟大力量,人生价值在时代榜样的身上得到了生动展现。

有这样一对夫妇,从东北边陲到青藏高原,他们天各一方守卫国土安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从驻军部队到地方高校,他们并肩作战桃李芬芳天下,为文化教育添砖加瓦;从青丝到白发,他们携手一生,共谱平凡人的中国故事!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们,仍坚持续写爱的篇章,将大爱播撒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对夫妇就是福建师范大学关工委执行主任陈汤禄、旅游学院关工委主任陈逢珍。

年少立志:参军卫国

军校毕业后,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分配工作因故推迟,双陈夫妇与同届学生均滞留在校,在团支书的牵线搭桥下,二人谈起了恋爱。陈逢珍主任回忆道,“正是一次在北海公园勇救落水儿童的通报表扬,让她对同班的陈汤禄同学有了极好的第一印象,毕业时陈汤禄主任服从组织安排毅然远赴西藏的坚定信念,让她同样坚定地选择他作为自己一生的伴侣。”在1968年新婚不久后,二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组织分配,舍小家为大家,分居两地,带着革命战士的激情、党的使命、青春的梦想,深入西藏高原和沈阳从事国防测绘工作。陈汤禄主任在荒无人烟、极度缺氧的青藏高原,冒着冰雹、雨雪,在泥泞的沼泽中,艰难的工作,用简陋的工具描绘着祖国的锦绣山河。陈逢珍主任带领女兵,用简陋的工具大兴安岭无人区画出国防战略要图。透过他们,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青年人意气风发的向党之心。

不惑岁月:投身教育

1979年,结束18年军旅生涯后,面临第二次职业选择,夫妻二人脱下军装,转业到福建师范大学,回到家乡。军旅生涯中多年的教员经验,让陈逢珍主任坚定了自己选择自己热爱的地理专业从教一生的想法:“我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做贡献,于是来到师大”。因此,师大多了一名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地球信息科学系副主任、测绘专业和土地管理专业带头人陈汤禄主任则先后在学生管理、后勤管理、机关等岗位工作。始终对教育工作葆有热情,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在二十余年的从教生涯中,二老怀着一颗真挚待人之心,做好学生的知心者与好朋友,生动诠释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坚守阵地、为党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桑榆之景:初心不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02年,双陈夫妇二人先后退休,但他们对教育的热忱并未止步,依然十分关注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2003年二老选择“退而不休”继续在校院两级关工委发挥余热。陈汤禄主任欣然接受组织的安排开始担任福建师范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执行主任。陈逢珍主任选择在地理科学学院关工委科教组工作,2008年起担任地科院关工委副主任,2009年,由于新成立旅游学院没有退休“五老”,陈逢珍主任被委派至旅游学院组建关工委、继续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她不仅是旅游学院党委选聘的首批兼职组织员,作为教学督导,更是旅游、地理科学学院中青年教师胜任课堂教学的法宝。他们积极为学校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建言献策,深入学生群体,呼吁广大“五老”、并身体力行给青年学生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二老在近20年的关工委工作中,主动作为、率先垂范,与师大“五老人”一起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 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发展之路。陈汤禄主任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陈逢珍主任也多次获得学校及上级关工委先进个人的表彰;其家庭在学校开展首届文明家庭评选中获得文明家庭称号。

风风雨雨,弹指一挥间。双陈夫妇二人从军校同学、工作战友到生活伴侣、人生知己,相依相伴五十余载始终用实践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共同谱写着的携手前行保家卫国,献身事业历久弥坚的动人故事。

当谈到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之时,陈汤禄主任深情说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早日入团、入党,将自我梦想与国家复兴相结合,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青年征程。”陈逢珍主任勉励青年学生把忠诚写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中,结合专业学习特点,不忘初心“旅”出发,牢记使命“游”向前。旅游学院一位学生在多次参加学院组织的关心下一代活动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感怀:“陈老师,没有“高大上”的大道理,多是“接地气”的事实,有时还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展开讲,听后,像春风吹拂似的令我成长,我也总会情不自禁自警起来、敬畏起来。讲话时,她的语速不急不慢,刚刚好,音调不高不低,像汩汩而出的清泉,讲到动情处,提到关键点,就会声情并茂。”“逢珍主任身上的那股正气震撼了我,我也将会把这股正气融化在工作中,传递出去、弘扬下去。”

俩陈老穿越历史时空的奉献经历,给当代青年学生树立了可跨越的标杆,新时代青年正当其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在此交织赓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这一代青年迎来了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难得机遇,我们将在实践中磨砺自我,在奋斗中增长才干,接起时代接力棒,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以青春之我,贡献伟大时代,续写当代中国故事,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